刘书记:推进城镇化是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当前我国农业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农村经济结构以及资源配置方式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适应这些变化,必须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 战略性调整,其中的一个重点就是要改变城乡二元经济和社会结构,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镇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截至1998年,我国已设市669个,设建制镇1.89万个,城镇人口达到3.7亿,城镇化率已达到30.4%。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仍有很大差距。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平均水平已达40%,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则在70%以上。河南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的较快发展,城镇化水平也不断提高。据2000年《河南统计年鉴》统计,截至1999年底,全省城市数量由1985年的18个发展到38个,城市人口由1985年的882万上升到1687万。但是,如果按城镇户籍人口计算,我省的城市化水平只有19.4%,大大低于全国平均30.4%的水平。城镇化的滞后,妨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制约着农村市场需求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影响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的快速转移和农民素质的提高,从而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因此,当我们致力于解决目前影响我国、我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时候,当我们站在新世纪,瞻望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时候,推进城镇化就自然受到特别的关注。因为,推进城镇化作为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工程,对于有效地解决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问题,有着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