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办年货,更是过年的要务之一。在以往的农业社会里,商业交易行为不如现代频繁,交通也不如现代发达。僻居乡村的乡民往往都趁着过年前这几天,带着秋收后盈余的粮食,到城镇里去置办年货。采买的项目不胜枚举,从吃、穿、用的日常用品。到过年应景鞭炮、春联等,总要满满装载了一车才算满意。
店家们也都准备上好货色来争取这一年当中最大的一笔进帐。顾禄的《清嘉录》(一八三○)卷十二中有一条「年市」,详细记载了年市所贩售的商品及热闹的过节伙气氛:
年夜已来,市肆贩置南北杂货,备固民岁晚人事之需,俗称「六十日头店」。熟食铺,豚蹄、鸡、鸭较常货买有加。纸马香烛铺、预印路头财马,纸糊元宝,缎疋,多浇巨蜡、束名香。街坊吟卖篝灯、灯草、挂锭、牌、帘、及箪瓢、箕帚、竹筐、磁器、罐器、鲜鱼、果蔬诸品不绝。锻磨、磨刀、杀鸡诸色工人,亦应时而出,喧于城市。酒肆、药铺,各以酒糟、苍朮、辟瘟丹之属馈遗于主顾家,总谓之「年市」。
为了点染新春的喜气,在厅堂里插一盆花也是必不可少的摆设。因此,年关一近,花市的交易也就特别热络。最常见的应景花卉有桃、李、梅、牡丹、芍药、吊钟、水仙、报岁兰等等。也有人喜欢在过年时,捧一株金橘的盆栽回去。脑筋动得快的生意人会在树干上扎起红色的爆竹及亮晶晶的元宝挂饰,名字就叫「摇钱树」。
|